「有你,更能做自己」& 「學習。在一起的幸福」
Both By 鄧惠文
這兩本書的內容有點相近! 是兩家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 從書的美編可以看出寫作的前後順序: 「學習。在一起的幸福」內附鄧醫師的寫真照片, 「有你,更能做自己」則沒有…代表「學習。在一起的幸福」是年代較早的作品…(事實證明果然如此!...XD 我的假設是- 人年輕一點的時候會較願意放自己的照片在著作中…:P) 至於內容, 都談到伴侶、婚姻、中年危機、婆媳的議題, 「有你,更能做自己」更涵蓋父母、姻親的部分.
鄧醫師從心理醫師的觀點針對許多人在婚姻中常遇到的狀況題提供很客觀的剖析-- 很多時候, 不是要分出誰對誰錯, 而是去覺察自己的行為與反應, 有時候其實根本不是伴侶造成的, 而是我們自己成長過程中遭遇的一些心理缺口所致. 了解自己的缺口、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讓對方知道, 同樣的, 也去了解伴侶的缺口與需求, 才能逐步地攜手克服內在的恐懼, 面對真實生活.
在所有篇章中, 我特別覺得感動的, 是「有你,更能做自己」中的「可愛的爸爸」這一篇. 鄧醫師說:
“童年記憶中, 一個有趣、調皮, 一邊講故事、一邊玩蠢遊戲的父親, 可以是成年後, 面對困難時刻的深厚支持. 一個好玩的父親, 連結內心的創造力跟自信.”
“父親對女兒可以展現的是: 我從一個男性的角度, 非常欣賞你將長大成為一個令人欣賞喜愛的女性. 在這樣父女關係下長大的女孩, 多半能擁有穩定的自信…”
看到這兒, 我更決定放手讓老公用他自己的方式帶小孩了… :P 講規矩、別做危險動作這些…算了!… 哈哈哈~ XD
另外, 這兩本書的婆媳相關文章都蠻有啟發性的…(哈~) 摘錄一些我覺得重要的觀念:
“傳統的婆媳關係, 有點類似師徒關係, 更確切說, 媳婦被期待為婆婆的繼承人…儘管我們不想承接傳統, 卻還是習慣按照傳統演出…”
“覺察自己對婆婆的期待, 一種渴望被女性長輩理解的脆弱心情, 才能學習如何承受與婆婆相處時, 現實中不可避免的摩擦與失望”
“與其逼迫自己做自己做不來的事…不如持續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婆婆的友好, 主動去打點婆婆, 而不是像孩子般等大人來疼愛.”
“以「小夫妻、小家庭」為單位, 跟更大的延伸家族形成一個有趣的互助網絡… 如果為孩子著想…這是重要的人際關係的身教”
與各位媳婦們共勉之囉! (握拳~)
最後, 關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 鄧醫師在「有你,更能做自己」中的「從愛情墳墓到婚姻寶庫」這一篇, 提出了很棒的詮釋, 我很喜歡: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或許沒錯, 但婚姻卻是其他很多東西的寶庫, 例如安全感、穩定感、自我價值感的寶庫. 就算愛情漸漸的進入墳墓裡枯萎死亡, 可是有其他的東西長出來呢? 愛情的凋萎就好像是「化作春泥更護花」, 其實帶出很多後面的東西. 看看愛情平淡之後, 生出了什麼種子, 長出什麼芽, 這些堅韌而有生命力的累積, 是婚姻的珍貴.”
哇~ 這真是我所看過所有關於「婚姻」的描述中, 寫得最得我心的一段話! 與大家分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