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一位母親,讀至目前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哭泣聲始終沒有停止過的敘事者(小馬賽爾)。如大家聚會時所討論的,我感覺小馬賽爾已經是8歲~10歲的年紀,他的爸媽應該會希望他不要由媽媽陪同睡覺,獨立一點、堅強一點,「像個男孩子」。為什麼,就算後來爸媽出乎意外地順著他、由媽媽陪著他睡覺,他仍然不高興?到底,要怎麼做,他才能快樂些,他的哭泣聲才能停止呢?
仔細閱讀字裡行間,我的理解是,小馬賽爾沒有感覺到媽媽愛著原始的他(多愁善感、依賴母親的他)。媽媽的愛是有條件的。媽媽對馬賽爾設下了一個理想,她要求馬賽爾變成那個理想的樣子。而這次媽媽終於順著他、陪著他睡覺,並不是因為媽媽接受了他原本的樣子,而是認為他現在「有病」,所以「不正常」,而病總有一天還是該移除,以回復到「正常」的狀態。也因此,雖然媽媽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給他晚安吻,小馬賽爾仍會覺得那個吻的功效稍縱即逝,因為那並不是真心的接納,而比較像是勉強的配合與打發。然而,即便他心裡明白這一點,他還是每天期盼並無比珍視這個晚安吻,因為那是他僅僅可以得到的、近似於愛的證明。

如果,媽媽可以告訴他:「無論你是什麼模樣,媽媽都愛你、支持你。」,然後讓他明白,由於媽媽不可能永遠陪在他身邊,所以,現在的獨立練習是為了將來作準備…如果,獨立練習可以採用溫和一點的方式(通常會有個安撫物,像是媽媽的衣服,讓小朋友可以抱著睡覺)… 如果,媽媽可以解釋給他聽,媽媽並沒有覺得客人比兒子重要,只是媽媽也需要一點點個人時間,可以稍微放鬆一下…那麼,小馬賽爾會不會比較快樂一點?

如果,《追憶似水年華》是因為普魯斯特思念母親,所以想方設法地召喚回憶,那麼,令人感傷的是,無論再怎麼召喚逝去的時光,裡面都沒有他最想要的東西--無條件的愛與接納(但,也很難去責怪他的母親,當一位天才藝術家的母親並不容易)。然而,由於《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擁有許許多多的後代讀者對他無條件的愛與接納。我們耐心地讀著他的長篇大論,試著了解他大大小小的感覺與心情。只要書在,愛就會一直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ai2006 的頭像
    elai2006

    Verynana's Way

    elai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