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因緣際會下,我從2021/1/17(日)起跟著線上讀書會開始讀《百年孤寂》。以下記錄我的小筆記﹕
(Ch. 1-- 2021/1/19)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第一代的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帶領了一群人建立了一個桃花源。但,這個桃花源還是很在意世俗的,在意黃金、在意要發明最新的武器…一旦開始在意這些,約瑟就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態,忘記他在現實應該承擔的責任。不知道這是不是反應拉丁美洲的狀態。
另外,馬康多的東面是無法穿透的山脈,山脈的另一邊是故鄉,就像拉丁美洲人的故鄉是歐洲(也在東邊,也回不去了)。南面與西面是沼澤,就像拉丁美洲的南面與西面都是汪洋。北面找到了西班牙大帆船,裡面開滿花,感覺很像北美之於拉丁美洲,有預感未來的強權(建立郵道、派出行刑隊的單位?)會從北邊來。
(但仔細研究,馬康多與馬奎斯幼年居住的阿拉卡塔卡地理特徵相像。)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約瑟對於接觸外界文明如此有興趣,而吉普賽人每年3月都能固定來馬康多,這就證明了與外聯結的路並不難走,為什麼約瑟不跟著吉普賽人航行,就能抵達外界了呢?(吉普賽人沒說實話,他們說要航行六個月才能到郵件通行的地帶。可是,他們每年都能去很多地方、再回來馬康多,顯然到其他文明之地不用如此久的路程)約瑟的行為看似開創,其實有點封閉,這封閉是否就是「孤寂」的原因?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摸冰塊確實會覺得燙。我在家煮火鍋時,曾為了把冷凍的肉片分開,徒手一片片剝。那時,手指會有一點凍傷的感覺,跟燙傷的感覺很像。
(Ch. 2-- 2021/1/19)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書中的親屬關係混亂。這並非馬奎斯的狂想,而是拉丁美洲的現實!@@
查詢資料得知以下事實﹕
1) 馬奎斯的外公與外婆確實是表姊弟,他們有共同的祖母——這位祖母的婚生後代是馬奎斯的外公,而這位祖母成為寡婦後偷生的後代是馬奎斯的外婆。
2) 馬奎斯的外婆雖然出生於地位較高的家庭,卻是非婚生子女。馬奎斯的外公(上校)自己雖是婚生子女,但是他跟各式階層、膚色的女人創造了很多非婚生子女。(小說中,上校的17名私生子的靈感來源即為此)
3) 上校的女兒,即馬奎斯的母親長大後,遇見馬奎斯的父親,一個帥氣但風流、做著收入不豐的電報員工作的私生子。馬奎斯的父親為一位14歲女孩的私生子。這位14歲女孩,即馬奎斯的祖母、碧拉‧特奈拉的原型,還繼續跟三個男人生了其他六個孩子。上校反對女兒跟馬奎斯的父親交往,即便上校個人的行徑也好不到哪裡去。後來,兩位年輕人私奔,生了馬奎斯才回來,上校夫婦只好接納他們,讓他們結婚。
以上就是馬奎斯的家族史…Orz。
所以,在拉丁美洲,非婚生子女實在太多!就算對方的姓與你不同,你也不確定你娶的是不是你的親戚。在這樣出身混亂的社會,我覺得,整個社會要有秩序、要進步,實在太難!因為,每個人的出身就混雜著罪惡,令人無法抬頭挺胸。這種罪惡到了小說裡,成為家族最初成立時的詛咒(豬尾巴),最後,詛咒實現,家族毀滅。
資料來源﹕https://biography.jrank.org/pages/3355/Garc-M-rquez-Gabriel-Jose-1928-Author-Journalist-Childhood-Steeped-in-Myth.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09/05/28/books/chapter-Gabriel-Garcia-Marquez.html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想問第一章的內容)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透過磁鐵,吸到了一副甲冑,裡面的骸骨頸部纏繞著一個小銅盒,裡面裝有女人的頭髮… 這裡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 有讀友回饋,這是位客死異鄉的士兵,代表的也是孤寂...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布恩迪亞被普登修激怒的過程,我自己聯想到的是希臘神話裡,米諾斯沒有把海神波賽頓賜予的牛獻祭給波賽頓,而改用其他的牛替代。波賽頓為了懲罰米諾斯,對米諾斯的妻子施咒,讓她愛上那頭牛,並生下牛頭人身的怪物。普登修在羞辱布恩迪亞無能,也有點在詛咒歐蘇拉生下怪物… 好幾代後,果然布恩迪亞家族生下怪物,家族毀滅。
(Ch. 3-- 2021/1/22)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梅爾魁德斯重返馬康多時,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正患著失眠症,他故作親暱地與客人打招呼,但訪客知道他作假…這裡馬奎斯寫了一句話﹕「他(梅爾魁德斯)覺得屋主(布恩迪亞)已忘記他,不是情感上的遺忘,而是另一種更殘酷更無法挽回的遺忘…那是死亡的遺忘。」
這句話令我覺得很震撼… 我們都知道這件事,但確實很常忘記有這件事…
作家們多是敏感多思的一群人,他們必然會注意到「死亡」——每個人的結局都一樣、萬物都會毀滅… 在這樣的狀況下,小說的結局應該只有一種,那就是悲劇。一位作家要是寫出喜劇,像是將小說結局停留在「結婚,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打仗勝利了」、「回到家了」…這種人生的中繼點,那麼,這位作家真是佛心來著啊!然而,如果人生結局是固定的,那麼,我們人該如何自處呢﹖或許,只能阿Q地反向思考,如果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永恆的話,是不是有點可怕﹖像是,你跟一個人結婚就是要永遠永遠永遠…看不到盡頭地跟他相處在一起,這樣會不會有點沉重、有點驚悚﹖所以,也許有限的時光會讓我們更覺得美好、更懂得珍惜,如此思考,人生也能從「註定是悲劇」轉成「也能算喜劇」﹖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小說裡提到麗貝卡與阿瑪蘭妲為外婆戴了三年的孝,剛脫下喪服…「阿瑪蘭妲年紀較小,有點粗俗,但她具有自然的特色——也就是已故外婆那種內在的緊密感。」有點好奇,什麼是「內在的緊密感」﹖(英文是”Inner Tightness”,仍然看不懂﹖)
--> 請看後面第6章心得,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失眠症所帶來的失憶效果,令我聯想到毀滅。如果,你已經先預知家族會毀滅(梅爾魁德斯已預言),而且,曾經存在的一切會被遺忘時(就算有照片留下來,以後,會有誰看嗎,要是有,又看得懂嗎﹖),那,我們還要努力嗎﹖我們的人生還有意義嗎﹖
我自己覺得有,就像電影《異星入境》裡,就算已預知了離散的結局,那麼還要相遇嗎,我覺得要的!因為,「愛」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阿妹的歌《身後》裡唱的﹕「記得你愛過 你要記得你愛過」,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Ch. 4-- 2021/1/27)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家族的不幸實際上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我覺得,或許跟孩子們在缺乏雙親的環境下長大,所以覺得孤單、也不懂得愛有關。
長子約瑟‧阿加迪奧,從小父親缺席,直至14歲才開始教育他。他雖然後面沒長出豬尾巴,但前面偉大的體型到處惹事,令家族蒙羞。
次子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6歲開始才有雙親照顧。但是後來媽媽忙著賺錢,而哥哥的存在令他自卑,他成為一雙退縮的眼睛,盯著看的東西都是悲劇。
女兒阿瑪蘭妲與孫子阿加迪奧,小小年紀就被丟給印第安婦女照顧。阿瑪蘭妲是蠑螈,阿加迪奧有個女人臀部、而且是蝸牛(第六章)…已經越來越往蜥蜴的方向靠攏。
養女麗貝卡失去雙親,在新家也沒有父母(她稱呼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為爺爺,那麼,歐蘇拉對她來說應該是阿嬤,而不是媽媽﹖)。她一直與蚯蚓相連。
這些孩子長大後看似有愛過人,其實更多是在享受愛的感覺、欲的快樂,而較不願付出、承擔愛的責任。
這是不是拉丁美洲的普遍現象﹖因為非婚生子女的普及,許多孩子是在單親、隔代教養的狀況下長大,寂寞的孩子長大後成了寂寞的大人,製造了更多寂寞的孩子… 是悲劇的循環。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為什麼是將老布恩迪亞綁在樹上,再為他建一座棚子避免日曬雨淋﹖(理論上,真的要避免日曬雨淋,就應該讓他待在屋子裡)。綁在樹上有什麼意義﹖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碧拉‧特奈拉,她是個等愛/寂寞的人,透過情欲索愛/排遣寂寞,結果製造出更多寂寞的孩子。其實布恩迪亞家族的後代,嚴格說來應該是碧拉‧特奈拉的後代,她占了二分之一的血統,老布恩迪亞與歐蘇拉才各占四分之一的血統呢!布恩迪亞家族的悲劇,碧拉‧特奈拉要負不少責任。然而,布恩迪亞家的三個孩子(長子約瑟‧阿加迪奧、次子奧瑞里亞諾、養女麗貝卡)都寧願跟碧拉‧特奈拉講心事,也不願意和老布恩迪亞或歐蘇拉談一談。所以,是先有父母的失職,碧拉‧特奈拉才有介入的空間。
(Ch. 5-- 2021/1/29)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村裡真的有人死了(天使般的瑞美迪奧斯,與胎中的遺腹雙胞胎),而且死得很慘。(之前梅爾魁德斯的死不太算。他是因為死後太寂寞而復活來到馬康多,但結果仍然很寂寞,最後回歸死亡。)這場死亡來自惡意,一下奪走三條人命,顯示馬康多已經不再是桃花源,留不住良善的靈魂,且布恩迪亞家族的美好希望斷絕。接下來,死亡變成殺人不眨眼、快速帶過的句子,軍隊入侵,奧瑞里亞諾成為冷酷無情的上校。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奧瑞里亞諾見諾拉瓜醫生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呼吸會出聲的髒蜥蜴」,這兒有什麼特別的含意﹖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老布恩迪亞說的那句﹕「因為我瘋了嘛!」,令人覺得很幽默!當有人看透了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指出真相時,我們的反應的確常常是覺得那個人瘋了(例如﹕指出「地球是圓的」…等等)。老布恩迪亞的質疑確實有點道理,為何尼砍諾神父能升天,就代表上帝存在了呢﹖為何不是代表熱巧克力有神力呢﹖為什麼尼砍諾神父能升天,就代表他接下來說的一切都應該相信呢﹖
老布恩迪亞的時間一直停留在星期一,這世界被創造的第一天,是不是也意味著馬康多已不再進展,只是原地踏步。同時,死者的時間不會再前進,老布恩迪亞的時間一直停留在同一天,或許也意味著他離死亡近了。
(Ch. 6--2021/1/31)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本章阿加迪奧的故事令人感傷,從頭到尾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感受不到家人對他的關心,於是武裝自己、施以暴力,要大家重視他的存在,可是真正的他就如同他為自己發明的軍服、以及他領導的學生團隊一樣,不堪一擊。他的人生主要就在小小的校舍中完成﹕取得權力、失戀、赴死。直到生命的尾聲,他才發現家人愛他,他也愛家人,但已經來不及了。
真的,愛要隨時表達,別等到最後一刻才表達…另外,「奧瑞里亞諾教他讀書和寫字,腦子卻想些別的事情,跟對待陌生人一樣」,讓我想到大人若陪在小孩身邊,但滑著手機,這樣帶給小孩的感受是類似的吧。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培特羅‧克里斯庇的手是一雙「蒼白、不戴戒指的手」,這個畫面在小說裡出現了好幾次,不知道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本來以為,或許是代表他未婚﹖但是聖塔索菲亞‧狄拉佩達來找阿加迪奧時,她的手是「兩枚戒指戴在同一根指頭上」﹖這些手與戒指的敘述,有什麼特別的象徵嗎﹖)
--> 有一天讀荷馬史詩時,看到裡面會敘述「神樣的某某某(通常是男性)」、「白臂的某某某(通常是女性)」。為了符合詩的格律,有時荷馬就是會添加這樣的形容詞。突然想到,難道馬奎斯敘述培特羅‧克里斯庇,都要加上「蒼白、不戴戒指的手」(培特羅‧克里斯庇在小說中是一位比較女性化的男子),是對荷馬史詩的致敬﹖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為什麼培特羅‧克里斯庇被阿瑪蘭妲說了一句﹕「死也不嫁給你」,之後就得死呢,難道就不能退回到先前,只談戀愛、不要結婚﹖原來,結婚代表合法的性,不結婚就不能有性,培特羅‧克里斯庇終於想要有性,但阿瑪蘭妲恐懼與所愛之人有性。我回想到第三章所說﹕「阿瑪蘭妲年紀較小,有點粗俗,但她具有自然的特色——也就是已故外婆那種內在的緊密感(Inner Tightness)。」。由於外婆就是那位不斷恐嚇毆蘇拉,要她婚後綁貞操褲的長輩,我想,阿瑪蘭妲與外婆相似的Inner Tightness就是指這個﹖——恐懼情欲之後帶來的不幸﹖但是,阿瑪蘭妲無法忍受無人關注帶來的孤單,更無法忍受別人幸福、自己孤單,於是,更多的不幸發生了。在書中,守貞跟守喪相連,歐蘇拉要女兒們守貞的方式,就是要她們繼續守喪,而阿瑪蘭妲因恐懼而守貞,最後便守喪(黑紗繃帶),令人聯想到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潘妮洛普。
而麗貝卡的欲望強烈,之前苦等培特羅‧克里斯庇,實在等不下去,遇到了欲望同樣強烈的約瑟‧阿加迪奧,倒有一種互相解救、也解救了村莊的感覺。然而神奇的是,約瑟‧阿加迪奧與麗貝卡就是不會生出後代!留下來的後代一定是非婚生子女,而且是帶著亂倫的念頭生出來的孩子,而這些孩子又得在缺乏雙親的環境下長大。
(Ch. 7--2021/2/6)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的那句「你為什麼打仗﹖」真是直指人心,像是在詢問「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然而,如果是為了自尊心而戰,那麼戰爭是永遠打不贏的。因為,自尊若有缺口,那麼也是存在於自己的內心,這是向外求取任何事物都填補不了的。
我忍不住好奇,為何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在面對行刑隊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他自己見到冰塊的那一幕﹖(當然,這是為了要當小說開頭那魔幻的第一句,但是,這件事是否有任何其他意義﹖)為什麼他都沒有想到他的家人、甚至瑞美迪奧斯﹖(人家阿加迪奧在面對行刑隊時,都還有想到聖塔索菲亞‧狄拉佩達、還有瑞美迪奧斯呢!)會不會,那是他人生難得的、勇往直前不退縮的一刻﹖那天,他一向衝動的哥哥不肯摸冰塊,但是他上前摸了。其他時刻,他一直都為自己的身體比不上哥哥,而認為自己無能(第3章),直到了他跟哥哥一樣找上碧拉‧特奈拉(第4章),才解除對自己生殖力的疑惑。然而,之後瑞美迪奧斯與腹中雙胞胎的意外離世(第5章),讓他又陷入了挫折之中,於是,他便投入了戰爭…不知道他發現自己沒被槍決,是因為哥哥救他時,是什麼感受﹖或許不是很愉快,所以後來便更瘋狂地發動戰爭,證明自己﹖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在第七章結尾,老布恩迪亞真的死了嗎﹖我看了中文與英文版,他只是「叫不醒」而已,怎麼就開始量棺材了﹖接下來,他該不會跟那些被小黃花悶死的動物一樣,被活埋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哎~ 是真的離去了...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約瑟‧阿加迪奧是怎麼死的,我的想法是﹕馬奎斯已經透過梅爾魁德斯預告,這個家族的人都會死,也就是說,對於他所創造出的眾多角色,他得為每一位都設計一種死亡方式,而且還要不重覆、有特色,這應該會是他創作時蠻燒腦的部分!對於約瑟‧阿加迪奧,他所設計的就是「謎團死」(真實世界裡,確實有這類的事),所以,可能連馬奎斯本人也沒有答案,到底那臥室裡的一聲槍響是怎麼回事。或許,就是一顆子彈憑空出現在約瑟‧阿加迪奧體內,然後它自行引爆,也未必不可。
但是,我蠻確認的是,一定不是麗貝卡開的槍!麗貝卡是被馬奎斯刻意擺在案發現場附近、以被誤會為重大嫌疑犯,並被人遺忘至死,這就是馬奎斯為麗貝卡安排的「被誤解死」(真實世界裡,確實也有這類的事)。因為,若不是麗貝卡有重大嫌疑,已循血跡來到麗貝卡家的歐蘇拉,既然肯認兒子,自然會願意將遭逢巨大悲痛的麗貝卡接回家。但是,馬奎斯就是不願讓麗貝卡有這樣的機會,他要讓麗貝卡也很孤寂。於是,麗貝卡帶著失眠症/失憶症來到馬康多,最後,她在馬康多人對她的失憶中離去。
仔細想想,麗貝卡挺可憐的,她究竟是犯了什麼錯呀﹖是,她是欲望強烈,她無法克制這一點,但是她至少沒有刻意傷害任何人,為什麼遭受這樣的懲罰﹖麗貝卡與阿瑪蘭妲,一個是過度放縱、一個是過度壓抑,結果下場都很慘… 人生啊~
(Ch. 8--2021/2/7)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上校與蒙卡達將軍成為好友,他們甚至覺得不妨結合兩個政黨中最受歡迎的因素,擺脫軍閥與政客的影響力,建立一個人道的政府,接受各種主義的優點…」這段令人很有感觸!既然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從不犯錯,我們怎麼會認為會有一個政黨是完美的、從來不會犯錯﹖而另一個政黨,必定是萬惡不赦,裡面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沒有﹖還有為什麼因為對方是不同的政黨,所以對方推的任何政策都必定是錯、都要持反對意見﹖… 以下就不再多說,總之,平常大家都喜歡這片土地,但是每到選舉就要互相仇視、散布對方的負面消息,其實只不過是為了要讓某一些人當選而已…每逢選舉一到就要演這齣,令人無奈… XP 歐蘇拉帶著所有的母親們去為蒙卡達將軍求情,我覺得,她們是中間選民!
想一想,還是最初的馬康多最好。那時候,馬康多不需要法官,因為沒有事情需要判決呢!(第3章)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奧瑞里亞諾‧約瑟死前去看的戲,是Jose Zorrilla Y Moral寫的劇《The Goth’s Dagger》,因為自由黨說保守黨是Goth,所以里卡多上尉下令將片名改為《The Dagger of the Fox》。不知道這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隱藏含意﹖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奧瑞里亞諾上校的十七位私生子來馬康多受洗命名,「起先歐蘇拉塞了滿口袋的錢給他們,阿瑪蘭妲則慫恿他們留下;可是後來他們母女只送些禮物,當當教母而已」… 哎~ 這兒是不是反映了布恩迪亞家族毀滅的緣由﹖如果只是不停地非婚生子(歐蘇拉說這是「分芽繁殖法」)、孩子要在缺乏父親的狀況下長大,阿嬤只是送送錢、姑姑的教養方式很亂倫,到後來,連這些都省略了,只是幫忙施洗、送些禮物、當當教母就當是盡了責任,這個家族,再怎麼多產也會是悲劇。同樣的,「有些母親迷信優生學,愛派女兒到戰士臥房配種,據說是為了改良血統」,如果這確實是拉丁美洲的現實,那麼同樣的,這樣的多產到最後也只會是徒勞。
(Ch. 9--2021/2/11)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我同步閱讀另一本無關的書,叫做《覺醒的你》,讀到這一段時,突然想起上校!…
「假如完全停止感覺心,則會變得空虛。」
是的,上校的心關起來了,即便聽到馬魁茲上校說著馬康多正在下雨,他也沒有任何感受。為什麼要關上心﹖為何想結束生命﹖他之前心中有股憤怒(在瑞美迪奧斯死後,他參戰之前,這是他的心情),他是對誰憤怒﹖
我再度試圖理解上校﹕他生性沉默退縮,眼睛瞪著看的都是不妙的事物(快倒塌的屋頂、快掉下的湯鍋…)。摸冰塊的那個下午應該是他人生最輝煌的一刻,因為他終於不再退縮、冒險嘗試。後來,因為自認無能,他什麼也沒做,沒能保護那位黑白混血的可憐女孩。再後來,從碧拉‧特奈拉那裏獲得自信後,他迎娶了心儀的瑞美迪奧斯,可是她突然地死了。於是,他被迫發動戰爭,為自尊心而戰,最後發現一切都很空虛… 我想,上校是對命運不滿、也對自己不滿﹖他因為退縮,錯過自己真正想要的,好不容易向前了,命運卻打擊他,最後,愈走愈偏,偏到連心都關上,連愛他的家人都不要了。
我覺得本書裡有好幾位角色都是這樣(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約瑟‧阿加迪奧、麗貝卡、上校…都是),一開始我們還知道他們的想法、感受,漸漸地,我們就不清楚他們的想法、感受了(心關上了),這時,就是他們死亡的時刻。如果還沒死亡,狀態也與死亡無異。
--> 所以,「把心打開、讓能量通過」很重要!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本章碧拉‧特奈拉也有給上校預言,要他當心他的嘴巴,可是這次怎麼好像不靈驗了﹖(還是說其實在某處有實現,但我沒看出﹖)
--> 我自己後來在第12章看到答案了!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讀到「醫生用一條繩子沾上碘酒,由(上校的〉前胸通進去,從背後拉出來時」這一段,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天啊!上校自己變成小金魚了!」(在小說裡,上校製作小金魚時是要穿鍊子的。在第四章,上校第一次對瑞美迪奧斯講話時,他手裡正拉起小金魚嘴裡穿著的鍊子)。
上校製作小金魚拿去賣,換了金幣回來,再熔化金幣製作新的小金魚,這是永劫回歸的象徵。而上校自己,因為憤怒、孤獨、與挫敗感,衝出馬康多發動了那麼多場戰爭,最後,他仍是原來的自己,沒有任何的進展,有如他所做的小金魚。
另外,分享兩個趣味點﹕
1) 上校崇拜的戰術教師——馬孛羅公爵,就是電影《真寵》裡,莎拉‧邱吉爾(瑞秋懷茲飾演)的先生!具有軍事、外交天份,但也以貪婪聞名。
2) 那位渾身髒兮兮的上校、拖著餓得半死的騾子辛苦走了六天,載來了72塊金磚——那就是戰士們苦等的退休金啊!…再也拿不回來了。
(Ch. 10--2021/2/13)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有幾個感想﹕
1) 第二章裡普魯丹西奧的氣話兼詛咒(﹖)實現了!公雞確實滿足了老布恩迪亞跟歐蘇拉的後代——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
2) 歐蘇拉表面上在拜聖徒,實際上在拜金幣,這個設計也太巧妙了!
3) 馬康多的狂歡活動最後都以駭人的死亡收尾。上一場狂歡活動是在諸靈節那天,燈火全亮著,音樂盒全都打開、所有的時鐘無止盡地敲呀敲,瘋狂合奏,而培特羅‧克里斯庇斷腕而亡。
4) 費南妲來參加狂歡節,是因為人家保證要提名她當「馬達加斯加女王」。查詢了一下,馬達加斯加女王是個非常殘酷、鐵血統治的君主,或許是在鋪陳接下來費南妲在布恩迪亞家扮演的角色。
https://kknews.cc/zh-tw/world/pvarr4z.html
--> 以下為我與讀友就席岡多這個名字的討論:
我:關於Segundo,我之前有看過新版百年孤寂譯者葉淑吟小姐的訪談,她說Segundo在西語,就類似英文命名時有時會出現的“XXX Junior”,所以她想了很久,翻譯成「阿爾卡迪歐二世」、「奧雷里亞諾二世」,我覺得翻譯得蠻好的,也很有“second”的意思、以及「歷史重演」的感覺。
我:有注意到奧雷里亞諾二世有點重複荷西•阿爾卡迪歐的生活,而阿爾卡迪歐二世有點重覆上校的生活,可能小時候兩人玩遊戲時互換了名字。最後好像同時下葬時會被互相誤置到對方的墓穴,這樣一來又「名實相符」了?!至於妻子與情婦名字中隱含的命運是互換的,目前讀到11章還沒有看出來,期待後續發展!
讀友:妻子的名字Fernanda是冒險的。情婦的名字是歷史古城Petra,很多冒險的電影最愛取景的地方,包括印第安琼斯系列。命名的重要性典出聖經-聖經人物的名字都符合其命運性格。以小說家而言,這傳统就以哈代最明顯。馬奎斯當然不會放過在這上面做文章。
我:謝謝您的解惑,令人豁然開朗!我以前很少留意名字的意義,本來以為Petra應該只是個拉丁美洲的一個女性名字而已…我因為喜歡古文明,以前曾自助旅行到Petra古城。那裡其實不該稱為「古城」,而應該稱為「古墓群」更合適--那些美麗的岩壁雕刻,其實都是墳墓的裝飾。這麼說來,確實很像費南妲的娘家啊(驚)!感謝您的分享!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伊撒貝神父為什麼說,上帝創造萬物的第二天,突然起意讓小雞在蛋殼中成形﹖(我沒有查到第二天有這件事)
--> 有讀友提供以下向田邦子的文章段落給我延伸閱讀。
以下是我的回覆:
謝謝您的說明!這麼說來,整體可以看成:
究竟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究竟在先有罪才告解,還是先告解才有罪?
至於讓伊撒貝神父說是在「上帝創造萬物的第二天」,是因為接下來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是在星期二學會鬥雞的特殊樂趣。
感覺上,這位神父經手的事情表面是正面的,但實際上都會往負面發展。而那位預備要被培養成為教皇的約瑟•阿加迪奧,前途似乎不妙。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美人兒瑞美迪奧斯,我覺得她與她的兄弟(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在特質上剛好跟歐蘇拉的三個孩子蠻重複的﹕
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像上校,不喜歡女人(上校對女童有憐憫心,而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喜歡公雞)。
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像約瑟‧阿加迪奧(跟約瑟‧阿加迪奧與麗貝卡一樣,奧瑞里亞諾‧席岡多跟佩特拉‧柯蒂斯就是不會生出後代。這次倒是幫忙催生了許多畜牲!)
至於美人兒瑞美迪奧斯,跟阿瑪蘭妲一樣,與性絕緣。不過兩者的原因不同,阿瑪蘭妲是出於恐懼,而美人兒瑞美迪奧斯則是完全沒有這樣的念頭——美人兒瑞美迪奧斯就像還沒有吃禁果前的夏娃,赤裸也不會尷尬。但是那些看到她的男人都是凡夫俗子、是吃了禁果的亞當的後代,就會非常在意她粗袍下沒有衣服。最後,美人兒瑞美迪奧斯當然只能返回天上了。
至於「美人兒瑞美迪奧斯的美色具有不幸的特質」這種事,跟梅杜莎一樣,必定是男作家所寫的神話故事!我相信讓女作家來寫神話故事的話,必定不會有這種莫名其妙的劇情!(結案,下一位!XD)
--> 以下為與讀友的討論中,我的更多發言:
真的有這類型的書,果然也有人注意到這些神話故事對女性的不合理!
https://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7513303606&fbclid=IwAR1N5-Q5QW1rNCfDiDRFszJb6kaoWuga0aojDjSfPRJdJVrAdvtURHU08VI
我覺得,神話中常常把美女與災禍、不幸、死亡連結,是莫名其妙的。若真有災禍、不幸、死亡,那也該歸究於痴漢本人的起心動念,是自己害自己。
還有,女作家寫的神話故事應該不會有那麼多美女XD 。或者說,除了美,女性還有很多其他特質可以寫。
女作家寫的神話,或許,一開始世界上只有女人(為什麼上帝一定是男人形象?為什麼第一個人一定是亞當?如果世界是從無性生殖進化為有性生殖,那麼應該是先有雌性,後來才分化成雌性與雄性)。
女人可以做的事很多,也很和平,不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在嫉妒別人(如阿瑪蘭妲),而美人兒瑞美迪奧斯光著身子走來走去,當然不是災禍。
後來男人出現,世界才陷入混亂(哈哈哈哈!),四大災禍全部引進:戰爭、鬥雞、縱欲、瘋狂的冒險…
(Ch. 11--2021/2/22)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奧瑞里亞諾‧席岡多懷著曾祖父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翻山找馬康多的蠻勇,叔父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徒勞征戰的盲目自尊心,曾祖母毆蘇拉守護家系存亡的瘋狂執著,一心尋找費南妲」,結果,費南妲走出家門(嫁給他)的那一天,對奧瑞里亞諾‧席岡多來說,「則幾乎是幸福的起點與終點」。
好令人感慨的一段話!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好不容易認真起來追尋一個目標,結果發現,這個目標完全錯了,一切只是徒勞。而證明一切是徒勞的時間愈來愈短了﹕約瑟•阿加底奧•布恩迪亞花了幾十年,發現他仍是逃不離普魯丹西奧;歐蘇拉花了幾十年,發現家族仍走向循環的命運;上校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發現戰爭很空虛,他仍是原來的自己… 而現在,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在同一天夢想成真並夢碎。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我對費南妲特別有興趣!我感覺到作者對費南妲特別有敵意!(這麼說吧,如果書中要選反派人物,你會覺得書中有很多主要角色都做了很糟的事,亂殺人的、害人自殺的、亂倫的…都有,但是作者都用中性的語調敘述他們。唯有費南妲,在書裡的整個故事都很負面,似乎要讓讀者都討厭她。)為什麼﹖馬奎斯為何要創造這樣一位混合哥德式風格(費南妲的娘家)與古老專制王權式的人物,然後把她塑造成像全民公敵一般﹖我很好奇,費南妲在現實生活中有原型人物嗎﹖
我要為費南妲說句話!婚後願意住婆家已經很配合了(誤 XD),為什麼連人家衣服穿羊毛大皺紗領都要管呢﹖(布恩迪亞家還有人不穿衣服呢,也惹鄰居竊竊私語呀﹖)還有人家自己要用金夜壺,有打擾到誰嗎﹖(布恩迪亞家還有人在樹下小便呢,這樣有比較好﹖)吃飯本來就應該定時一起在餐桌吃,這樣的生活禮節有錯嗎﹖(布恩迪亞家不就是因為太不注重禮節了,近親也結婚,才會陷入不幸啊…)
當然,費南妲為了遵循舊制而遵循舊制,以及她的不近人情,是不妥。但是,說「家族的命運(滅亡)完全操在費南妲手上」,這就過頭了。她頂多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捆稻草,難道家族滅亡全是她一個人的錯﹖歐蘇拉過了這麼多年,完全沒培養出一個像樣的接班人,難道沒有責任﹖(或許當年不要把麗貝卡趕走,今天也不至於如此)家族的子孫奧瑞里亞諾‧席岡多根本不住家裡、大多住在情婦家。費南妲是他娶來的,他自己不來面對,難道沒有責任﹖其他人耍自閉,自顧自地做小金魚、縫壽衣,只想到自己,難道沒有責任﹖
更擴大一點來說,馬康多、甚至拉丁美洲的不幸,可以怪殖民帝國、怪美帝,但是,是不是自己也要負些責任呢﹖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書中這句話﹕「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具備了曾祖父的一種特質,缺乏叔公奧瑞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另一種特質,他完全無視於人家的嘲諷」(If Aureliano Segundo had something of his great-grandfather in him and lacked something of Colonel Aureliano Buendia, it was an absolute indifference to mockery),從英文來看,意思比較是「如果奧瑞里亞諾‧席岡多身上有什麼跟他的曾祖父很像,而有什麼跟他的叔公很不一樣的,那就是他完全無視於他人的嘲諷」——〉曾祖父老布恩迪亞很有好奇心,就算人家說吸不出黃金來,他也要試。上校則是自卑感重、自尊心強的人,曾經因受不了那種無能的感覺,便發動一連串戰爭。而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則是跟老布恩迪亞比較像,無視於別人的唱衰,拿錢出來資助鐵路興建。以上是我看英文文句的解讀。
--> 以下為與讀友的討論中,我的更多發言:
感謝您的回饋!關於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內心孤獨的一面,我還沒有仔細思考過,覺得您說得很有道理!
至於費南妲…坦白說,因為我也具有媳婦的身分,且剛剛過完農曆新年,所以看到一些作者抨擊費南妲的段落,忍不住媳婦身分上身,覺得馬奎斯有點大男人主義!XDDDD
我默默猜想,費南妲如果有原型,該不會是…馬奎斯的媽媽吧?畢竟從馬奎斯出生,媽媽就把他留在外婆家,自己跟著先生在別的城市住,很少見兒子,直到馬奎斯10歲,因為上校外公過世,馬奎斯才被送回媽媽身邊(所以,不是媽媽自己主動說要接他回去呢!)。媽媽就像魅影般地存在。媽媽希望兒子成為律師,兒子勉強唸完後還是去當記者、寫作。兒子的大作媽媽從來沒看完。在媽媽心目中,女兒成為修女比兒子得諾貝爾獎還令她驕傲。
https://worldcrunch.com/culture-society/gabriel-garcia-marquez-beyond-solitude
另外,我看聯合文學的百年孤寂專刊提到,「馬奎斯的一個妹妹在父母反對她的戀愛後,毅然成為修女」。這個部分我還沒在網路上查到資料,但如果真的如此,真的令人驚訝!——馬奎斯的媽媽自己當初也是不顧父母反對,硬要跟馬奎斯的爸爸結婚;而馬奎斯的爸爸當時是個womanizer,收入不高(曾試圖當順勢療法醫師),還是個14歲女孩的非婚生子女…只是長得帥而已…看起來真的不太 OK!… 這樣的對象,後來上校夫婦(馬奎斯的外公外婆)都接納了,為何馬奎斯的媽媽不能接納自己女兒的愛情呢?==>此部分待我研究…
(Ch. 12--2021/2/22)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我再多查了一下馬奎斯的資料,發現小說中的情節真的不是魔幻,是寫實!
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lnb/top/9789570836080b.aspx
此網頁的倒數第四段有提到﹕「在聖人之房和行李之房後面還有一個小陽台,一間浴室和大水槽…在一次難忘的場合裡,小賈布正爬上屋頂,看到下面的阿姨裸身淋浴,他以為她會發怒、趕快把自己遮掩起來,她卻只是對他揮揮手,至少,《百年孤寂》的作者是這麼記得的…」
哈哈哈!所以偷看美人兒瑞美迪奧斯洗澡的,是小馬奎斯本人!XD
另外,此網頁倒數第二段有提到﹕「賈西亞‧馬奎斯最早的記憶開始定型時,阿拉加塔加仍然是一個充滿戲劇性、暴力的前哨城鎮...他最早的記憶之一是在外面露台玩耍時,看見一名女子路過,用布包著丈夫的頭顱,斬首的身體則拖在身後,他還記得自己因為屍體以毯子覆蓋著而感到失望...」
所以,本章裡已故馬哥尼菲科‧威斯壩上校的弟兄,帶著七歲的孫子到方場的一輛手推車旁喝飲料,不小心灑到警察班長,小孩跟祖父都被砍死…「全城的人看到無頭男屍由一群人扛回家,腦袋由一個婦人拎著」,這也不是想像!
.........
題外話﹕最近帶小孩去養雞場參觀,發現主人有一張從哥倫比亞扛回來的吊床!天啊!「哥倫比亞的吊床」+「養雞場」!!!(我想,只有各位有閱讀《百年孤寂》的讀友知道我想到了什麼…)
吊床本人詳見此﹕https://www.facebook.com/2200947343527690/posts/2899079843714433/
--> 以下為與讀友的討論中,我的更多發言:
由於在小說裡,「哥倫比亞的吊床」與「養雞場」都是與情欲有關,所以坦白說,我看到吊床本人後的第一個念頭是納悶:啊?怎麼這麼窄?難道哥倫比亞另外有賣double size吊床?(誤 XD)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美人兒瑞美迪奧斯,本章提到﹕「也許只要有一種跟愛情同樣原始和單純的情感,就能接近她,而且能驅除她的危險性,可惜誰也沒想到這一點。」(Perhaps, not only to attain her but also to conjure away her dangers, all that was needed was a feeling as primitive and as simple as that of love, but that was the only thing that did not occur to anyone.) 不知道作者指的是什麼樣的情感﹖
--> 以下為與讀友的討論中,我的更多發言:
哈哈哈…沒有喔,您仔細看,馬奎斯是在外公外婆家,偷看自己的親阿姨洗澡…所以沒有「回家被狠打一頓」的事… 至於那個是不是初戀呢,很難說!但是小馬奎斯親自示範如何驅除美人兒瑞美迪奧斯的危險性:抱著一股好奇心去探索,然後將這段奇遇寫成小說!XD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在前面第九章時,我曾經納悶為何碧拉‧特奈拉第二次給上校預言,要他當心他的嘴巴,結果卻沒有靈驗… 現在我看到答案了!在本章,上校說了一句﹕「總有一天我要武裝我的兒子,除掉這些狗屎美國佬!」,結果,兒子們全因此而喪生,真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都經歷了。
回想起第九章,馬奎斯還特別安排上校在簽完尼蘭蒂亞和約後,「喝了一杯見習修士遞過來的檸檬水,吃了一片餅乾」,害讀者我緊張了一下,真是很愛開讀者玩笑耶!XD 而上校若真的照自己想的,自殺時「對著上顎開槍,就算嘲弄碧拉‧特奈拉的預言也好」,那麼他的嘴巴毀了,他的兒子們就會沒事了吧…人生啊~
(Ch. 13--2021/2/26)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奧瑞里亞諾‧席岡多極度放縱自己,迷失於飲食男女中,最後勉力地說出﹕「帶我到費南妲身邊。」,只是為了要遵守「不死在姘婦床上」的諾言,而不是因為費南妲關心他;而他的情婦的反應只是幫他刷亮要穿進棺材的靴子,他的酒肉朋友只是把他扔回家裡,便棄他而去。他的身邊,陪他的只有死神。人家約瑟‧阿加迪奧死時,血還可以流回歐蘇拉的廚房,而奧瑞里亞諾‧席岡多還有哪裡可以去呢﹖應該與他最親近的孿生兄弟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現在也與他很疏離…這真是極度孤寂的狀態啊!他就像馬戲團的小丑,雖然笑得如此開心,身邊圍滿了觀眾,真相卻是如此哀傷。
突然發現,《百年孤寂》就是由﹕
1) 情欲的過度放縱(約瑟‧阿加迪奧&麗貝卡,奧瑞里亞諾‧席岡多&佩特拉‧柯蒂斯)、2) 情欲的過度壓抑(阿瑪蘭妲)、3) 情欲的不協調(奧瑞里亞諾‧席岡多&費南妲)、4) 情欲的錯棚(所有的亂倫)、與5) 冷酷無情欲(上校)所組成的故事啊!==> 人生,要保持適度的平衡不容易啊!
另外,我突然注意到,第一代老布恩迪亞精神錯亂前,被困在星期一;第二代的上校死在星期二;第三代的阿加迪奧,在星期三清晨被處決… 所以,接下來第四代的奧瑞里亞諾‧席岡多會不會與星期四有關﹖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奧瑞里亞諾‧席岡多常說的那句「別生了,母牛,別生了,生命短暫哩。」(Cease, cows, cease, because life is short.)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反正生了也很快就死,所以別再費力氣了﹖==> 結果,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確實是白費力氣了。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關於歐蘇拉說阿瑪蘭妲是「世上最溫柔的女性」,我不認同!XD但這不是歐蘇拉的判斷力有誤,畢竟歐蘇拉根本不知道阿瑪蘭妲到死都還在恨麗貝卡啊==> 這真的不溫柔,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本來覺得,阿瑪蘭妲既然具有「審慎的愛情觀與天生的膽怯」,那麼去修女學校再適合不過了。但我馬上想到,不對,她會嫉恨她的女同學!所以,就像現在這樣,隱居在家,與男性子孫保持距離是最好的(我猜想,這就是為什麼她偶爾寫信給美美,但不聽約瑟‧阿加迪奧的消息的原因﹖--> 答案在第14章)。
--> 以下是我與讀友關於「哭泣」的討論﹕
本書有一些眼淚的,第一代的老布恩迪亞與歐蘇拉都會落淚。老布恩迪亞在困於星期一後,為地府那些孤單的舊識而哭(第四章)。歐蘇拉為梅爾魁德斯的過世哭得很傷心(第四章),後來,煮牛奶發現都是蟲,誤以為上校兒子死了,在亡夫的膝前痛哭(第九章)。麗貝卡在培特羅‧克里斯庇修好鋼琴離開後痛哭,一連哭了好幾天(第四章)。阿瑪蘭妲在拒絕馬魁茲上校後痛哭(第七章、第十四章)。最特別的是上校,他在母親的子宮內哭泣,後來,在找碧拉•特奈拉尋求慰藉之後痛哭(第四章)。
我猜想,歐蘇拉在第十三章說,「孩子在母親腹內哭,只代表此兒無法付出愛心」,或許是因為,這個孩子大部分的眼淚,在母親的腹內就流光了,所以出生之後沒什麼感情?
而布恩迪亞家族再接下來的後代確實沒有眼淚。
(Ch. 14--2021/2/28)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美美的全名是「蕾娜塔‧瑞美迪奧斯」。我查詢了一下,「蕾娜塔」(Renata) 這個名字在拉丁語的意思是「重生」,所以,美美就是「瑞美迪奧斯‧重生」,而美美也確實曾站過美人兒瑞美迪奧斯升天時所站的位置。
於是,這一回在浴室,那位爬上屋頂看瑞美迪奧斯淋浴的男子(a.k.a. 小馬奎斯 XD)沒有摔死,倒是有先達陣完成幻想,再被打得終身殘廢… XDDD
那間浴室在美人兒瑞美迪奧斯的時期就有很多蠍子,而蠍子在第五章、約瑟‧阿加迪奧&麗貝卡的新婚之夜已登場,牠咬傷了麗貝卡的腳,讓她的舌頭從此麻痺,因此蠍子對我來說,是情欲的象徵。這回除了蠍子,浴室又多了許多黃蝴蝶。黃蝴蝶對我來說,視覺的感覺跟第七章、老布恩迪亞過世時天空降下的小黃花很像,像是代表著絕望的/走向死亡的愛情。
其實美美與摩里西奧‧巴比龍尼卡之間是愛情嗎﹖(小說裡有一句話是﹕「其實美美的渴望正好相反,不但對摩里西奧‧巴比龍尼卡如此,對任何一個注意她的男人都是這樣(希望能單獨見面交談)」)
所以,更像是兩個絕望的人互相取暖﹖
可惜費南妲不懂人情世故,愛情的力量其實蠻薄弱的,只能在幻想中活躍。只要將愛情推去接受生活瑣事的磨難——要美美與摩里西奧‧巴比龍尼卡認真設法獨立討生活、自己養小孩,搞不好很快就變怨偶、蝴蝶都飛不起來了…XDDD (突然想起第四章裡,培特羅‧克里斯庇送給麗貝卡的信疊中,有隻摸了就化為粉末的乾蝴蝶…)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小說裡提到「死神化身為一個穿藍衣的長髮女子,外貌頗為古雅,有點像當年碧拉‧特奈拉在他們家廚房打雜時的樣子」,不知死神這樣的造型是否有任何特別的意義﹖
最後,自己回答自己上一章的疑問﹕阿瑪蘭妲偶爾寫信給美美,但不聽約瑟‧阿加迪奧的消息的原因是==> 她也有幫小約瑟‧阿加迪奧洗澡,用法國艷婦的方式!…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美美在費南妲的高壓統治下,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情竇初開也不願找歐蘇拉商量,又去找碧拉‧特奈拉…
這裡,我想起我查詢到的馬奎斯情欲史﹕
https://www.mentalfloss.com/article/25210/gabos-wild-ride-incredible-adventures-gabriel-garcia-marquez
內文提到﹕
At age 13, he (馬奎斯)was introduced to the world of women when he lost his virginity to a prostitute. (She later informed him that his younger brother was a frequent visitor to her bed.) ==> 所以,約瑟‧阿加迪奧+上校+碧拉‧特奈拉,以及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奧瑞里亞諾‧席岡多+佩特拉‧柯蒂斯,這兩組三人行的故事是寫實。
Two years later, he (馬奎斯)began an affair with an older married woman, who came up with an ingenious system for getting him to do his schoolwork: Failing grades meant no sex. He graduated with honors and went on to win a scholarship to a prestigious college outside of Bogotá. ==> 這比小說更令人嘆為觀止!我看到了什麼﹖﹖﹖
而事實上,馬奎斯在大學是應母親(某種程度是費南妲的原型﹖)的要求唸法律
,他就以幫教授寫文章的方式作交換,使成績勉強過關… 果然,費南妲的方式還是比不上碧拉‧特奈拉的方式有用…(誤XDDDD)
(2021/4/16 Update) 我已在2021/3/3讀完小說,但線上讀書會一直沒有update了,因此沒有更多討論可以跟大家分享... 請再等等囉~
(Ch. 15--2021/6/25)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香蕉大屠殺的場景寫得好真實、好震撼︰「一開始群眾突然變得刀槍不入似的…只當機關槍裝的不是子彈而是膠囊」,接著,「驚慌的人潮像大旋風轉來轉去,像洋蔥般被機槍的大剪刀一層層剝下」…
香蕉大屠殺是真實事件,「我們再送你一分鐘」也是真的被喊出的一句話!然而,當時實際死亡人數未知,馬奎斯在小說裡喊出「3000人」的數字,大家便普遍採信是3000人…😐(不過,如果是200節火車廂,每節車廂裡面都是滿滿載著遺體的話,絕對不止這個數字… 因為總數3000人、共200節車廂的話,每節車廂只有15人…)
真實發生的事件,有可能被當作沒發生嗎﹖有啊。而且,在馬奎斯的記者生涯中,還遇過「沒發生的事情」被詳詳細細地報導(請見此︰https://www.facebook.com/yangzhao1963/posts/730244520360799/)。有變成無、無變成有,這不是魔幻,而是現實!且時至今日,你我也正在經歷!
「有變成無」︰一件醜聞,只要各家媒體不再追下去,就好像沒這回事。或是一件醜聞,只要再爆另一則更聳動的醜聞把它壓過去,先前的事就不再有人追究、被淡忘了。
「無變成有」︰建立許多假帳號,先反串罵人,再用另一個帳號嚴正地說請不要這樣。一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吵架」,就在網路上成立了。
真相能得到嗎﹖我們以為如今資訊的取得更便利、更快速,然而,我們會看到什麼資訊,都是可以經由大數據分析,甚至透過金錢的購買,送特別要我們閱讀的、我們偏好的資訊到眼前。於是,我們相信我們想相信的,就像相信「孩子是躺在竹籃裡漂來,被撿到的」一樣。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1)費南妲的「感應手術」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含意﹖(無論如何,對馬奎斯能想出這種情節感到佩服!)
2)「阿拉伯人的眼睛」有什麼典故嗎?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本章很優美!美美的死亡之旅像是一次倒帶,可以串聯回老布恩迪亞追尋出路所遇見的西班牙船殘骸、奧瑞里亞諾‧席岡多追尋第一美女時所經過的迷幻高原、費南妲小時候居住的輓歌古城…這一切,全是一種幻滅。接著,許多先前的主題再現,只是換了角度與光線。像是︰
1) 放縱情欲後的孤寂︰美美與巴比龍尼卡在密集激情之後分離並孤獨而終,令我想起麗貝卡。
2) 自尊驅使下的衝動與空虛︰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成為罷工領袖的經歷,重蹈當年上校的路線,尤其他那句衝動的「額外的一分鐘給你們塞屁股縫」,跟上校當年那句「總有一天我要武裝我的兒子,除掉這些狗屎美國佬」(第12章)一樣,話一出就要了一堆人命。
3) 失憶︰香蕉大屠殺之後,沒人記得有這回事,這也是一種「失憶」。然而,與第三章的失憶不同,這回,沒有人想要努力記起這件事。
4) 真知的被忽略︰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最後跟老布恩迪亞一樣,沉浸在梅爾奎德斯的遺稿中…他確實被活埋了,就像梅爾奎德斯一樣,知道真相,但不被大家看見與記得。
最後,上帝(作者)在本章還有一個特別的安排是︰費南妲原本想將美美的私生子(小奧瑞里亞諾)放在浴室的貯水槽淹死,卻沒勇氣執行,於是便耐心地等上帝發慈悲解除她的困擾——結果後面的章節證明,真正被淹死在浴室的是她的寶貝兒子約瑟‧阿加迪奧。
(Ch. 16--2021/7/10)
1. 進度中的一個感觸與心得:
我在今年三月初讀完小說,當時台灣剛解除部桃醫院危機,大家飯局照約、學校照上,因而年初讀至此章時,我只覺得書中這波下了四年多的雨,類似於諾亞方舟故事裡的大洪水(此外,在馬奎斯幼年時,他的故鄉確實遭遇洪水)。然而,如今三級警戒關在家,再讀此章,竟覺得這很像現狀的寓言/預言,而感到哀傷…
小說裡,雨下到空氣裡全是水,魚甚至能從門口進屋、窗口游出。而我們現在是空氣裡充滿著看不見的病毒。
小說裡,人們被迫待在家,不得已才在頭上披一塊油布出門。而我們也是迫不得已才戴上口罩出門。
小說裡,「鄉親們坐在客廳,眼神茫茫然…在只能看雨不能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根本不必劃分年份與月份…」。Bingo!天天關在家顧小孩與煮飯的我,確實有天早上醒來突然想起《Groundhog Day》這部電影,覺得自己每天好像都過得一樣。(當然,我知道在這樣的時刻,能平安就要感恩了。)
小說裡,「有時候細雨霏霏,人人都穿上盛裝,以康復的眼神等待慶祝天晴,但暫停只是雨勢加強的徵兆…」,天啊!這跟「看到確診人數下降,覺得疫情應該是緩和了吧…結果隔天確診人數又上升了」不是一樣的心情嗎﹖
你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疫情呢﹖是「好吧,雨停了自有辦法」的奧瑞里亞諾‧席岡多,還是「讓騾子吃絲絨床罩、天鵝絨幃幔也要活下去」的佩特拉‧柯蒂斯﹖我很確定,像費南妲那樣罵個不停是最不合適的,就如小說所描述的,謾罵的殺傷力比災情本身的殺傷力更強。
另外,我最近不經意讀到「澳洲鼠患」的新聞,覺得很像《百年孤寂》的情節(原來「繁殖病」不是魔幻,而是寫實!)︰
澳洲旱雨交替的變化劇烈,經歷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大旱後,今年三月來了大洪水,洪水後濕潤溫暖的氣候使得老鼠呈現爆炸性的繁殖(幼鼠出生後6個星期就能性成熟交配,母鼠懷孕19天就能生下一窩幼鼠,一窩幼鼠大概是6~10隻,然後母鼠不需休息又能繼續交配…@@)。
然而,在小說裡,洪水可以消滅繁殖病,而這回在澳洲,連洪水都無法阻止老鼠的繁殖!目前人們只能被動地等冬天低溫缺糧時,讓老鼠自相殘殺…。
(相關新聞請見此︰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571320)
最後,馬奎斯在本章提到,布恩迪亞家的人都有「先建後拆」的惡習,例如︰上校打造小金魚、阿瑪蘭妲織壽衣、約瑟‧阿加迪奧‧席岡多研究羊皮紙稿、歐蘇拉面對回憶… (這兒令我想起台灣的馬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主要是消耗預算﹖所以,布恩迪亞家的人「先建後拆」,主要是消耗時間﹖)無論如何,從這兒可以預見,一切都是徒勞,布恩迪亞家族最後會回歸原點。
2. 自己的一個疑問點:
(與其說是疑問,不如說是哀嚎)吉林奈德‧馬魁茲上校過世了!為什麼要讓他如此淒慘地在大雨中走完最後一程呢﹖他是個好人,在第九章裡,他甚至還能感覺得出馬康多在下雨…為什麼要對他這麼殘忍呀﹖><
3. 回饋其他人的一個疑問點:
(試圖回答自己上一章的疑問)費南妲、感應手術醫師、布恩迪亞家,這三者的關係似乎也象徵著西班牙殖民者、西班牙母國、拉丁美洲殖民地的關係。西班牙殖民者(費南妲)雖然帶著高度發展的文明來到殖民地(布恩迪亞家),但只是高壓刻板地實施古老、過時的教條,並沒有真正使得殖民地(布恩迪亞家)的生活與文化有任何進步。費南妲只相信「靈性顧問」、「感應手術醫師」的指示,與「不見形影的醫生」通信,象徵著西班牙殖民者向西班牙母國尋求意見,但母國完全不了解殖民地的狀況,也不想了解。對於拉丁美洲上的殖民者與人民來說,母國的存在是虛無飄渺的。而在拉丁美洲,殖民者(費南妲)是不事生產的,他們只向殖民地(布恩迪亞家,代表是奧瑞里亞諾‧席岡多)要求進貢資源。
我曾好奇,為什麼同樣是殖民地,北美洲可以發展成第一強權,而拉丁美洲卻總是難以振作起來﹖這裡有篇文章分析北美殖民地與南美殖民地的差異︰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o8a8j9p.html
(2023/8/12 文學課感想)
感謝老師在最後一堂課補充《百年孤寂》的母性議題,讓我終於比較理解阿瑪蘭達,也能將阿瑪蘭達與費南達視為藝術品。
不過,身為女讀者,我對馬奎斯還是有點不滿意 :
1. 我感覺到作者對費南達特別有敵意,不夠中立。
書中有很多主要角色都做了糟糕的事(亂殺人的、害人自殺的、亂倫的…都有),馬奎斯都用中性的語調敘述,或者,有些地方批評,另一些地方為角色說話(連阿瑪蘭達都被說是「世上最溫柔的女性」?)。唯有費南達,馬奎斯對她的描述皆為負面、沒有一點優點,彷彿她是書中唯一的反派,顧人怨的全民公敵。為何「媽媽管太嚴」的罪過大於一切其他惡行? (哈哈!可能因為我是媽媽,所以對此特別敏感)我覺得作者維持中立的立場,讓讀者自行體會角色會更好XD。
2. 看到馬奎斯寫說「美人兒瑞美迪奧斯的美色具有不幸的特質」,我翻白眼了XP。這必定是男作家寫的劇情啊!
我覺得,神話、故事中常常把美女與災禍、不幸、死亡連結,是莫名其妙的。若真有災禍、不幸、死亡,那也該歸咎於痴漢本人的起心動念,是自己害自己。
要是女作家來寫故事,才不會有那麼多美女呢!或者說,除了美,女性還有很多其他特質可以寫。(煙~)
以上為讀者個人心情抒發 X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