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紀老師出題:未來我要怎麼逃出現代社會生存≠生活的難題?
我的答覆:
身為家庭主婦——在這個習慣以「你賺多少錢、你是什麼頭銜」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有用/有價值的時代,作為一個毫無薪水與頭銜的人,我想分享我的想法。

其實,我好像已脫離這場遊戲了。就在去年,我突然領悟到「我不需要做到什麼來證明我自己(給別人看/給自己看)了」,那是我的「本真死亡」時刻。

在此之前,我是在二女兒出生後開始休育嬰假,最後成為全職媽媽。我很喜歡小孩、想要親自陪伴她們成長,所以我中斷了我很熱愛的工作——我原本從事品牌行銷(就是老師所說的那個資本主義興起後才產生的工作),這工作讓我做得很過癮!因此我想著,當小孩大了些、上全天課時,我就要重回職場。

然而,誠實地面對自己,我那麼想重回職場,除了熱愛這份工作,其實更大的底層動機是「我想證明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擔負多少大任」。因為我是在職涯的爬樓梯之路進展到中途、一切順利時,為了親自陪伴孩子而自行退下,所以總覺得自己還能爬。但現在的我突然察覺,證明此事是否有必要?

或許是人生來到了中途,會更想好好珍惜接下來的時間。我開始思考起人生的意義。

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如果有的話),絕對不會是追求任何人造物。

因為如果人造物(像是錢、頭銜、權力、疆界、名聲、按讚數、某某排名、某某獎項⋯等等人創造的概念)才代表價值的話,那麼,在這些人造物被發明之前就存在的人們(例如遠古猿人),他們的人生是毫無價值的囉?只要這樣反問,就會知道這個想法邏輯不太通。

其實,我們不需要努力掙得某種人造物、以對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人造物並不重要,「我」才重要(「我」是這宇宙/造物者的創造物啊!)。還有什麼人造物會比造物者的創造物更珍貴?我存在,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麼人生的意義(如果有的話),可能會是什麼呢?我所想到、而且對遠古猿人與現代人都很重要的,就是「愛」——我們是來相遇與相愛的!只要珍惜我周圍所遇見的人,把握與他們相處的時光,人生就已值得。

多麼幸運,我們人是群居動物!不像有些動物天性獨來獨往(老虎、熊等等),都是獨自狩獵、獨自育兒。如果哪天自己狀況不好,生病受傷了,就只能挨餓等死。不會有誰來關心你,更不會有人幫你照顧孩子,多麼孤單。

我們人有一雙手空了出來、不必用於行走,適合牽手、擁抱、拍拍別人,我們甚至還有精細的語言與文字能力,天生適合互相交流、關心彼此。所以,只要我們能夠幫助任何人生活下去(別忘了自己也是其中一個人)、讓他們感覺到溫暖,我們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即便我們的生命對宇宙來說如此短暫渺小,幫助一個生命也是算數的!

以遠古猿人來說,有些人負責打獵、有些人幫忙採果實、有些人照顧小孩,他們都活得有價值。同樣的,在現代,一家麵店老闆認真煮麵,讓客人有美味的午餐吃;一位作家認真寫作,他的作品讓讀者有共鳴,覺得感動、不孤單;一位媽媽在家煮飯、洗衣、照顧孩子⋯他們也都活得有價值。

相對地,我原本的品牌行銷工作,雖然有不錯的薪水,但其實對整個社會來說,是「多餘、非必要」的工作。因為公司的產品與競品的差異不大,才會需要花錢僱用我,再給我一筆行銷預算,讓我打造品牌形象,使消費者相信掛我的品牌的產品會更好,進而消費。但其實沒有我/我的品牌,消費者買競品仍可以過生活,社會還是能運作。我的工作主要是讓錢進到我們公司的口袋而已。

想清楚了這些,我便再也回不去從前那個追求晉升的遊戲中。我明白人需要基本的收入得以維生,但在得以維生之後,再執迷地追求更多、更高、更快,則無必要。未來,也許有一天我又開始工作,但是,我必須感受到該工作對他人的幫助,我才能衷心投入。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老師的問題,也期待聽到海德格的想法。
 

同學愷的回覆:
寫的超棒的,很讚的想法(moon heart eyes) 可是我會有一個疑問,「愛」本身不能算是人創造的概念嗎?排除掉人造的概念去談論意義是可能的嗎? 

我的回覆:
謝謝您!我想試著回答您的問題。我平常喜歡看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由其中所見,我可以跟您說:愛不是人創造的概念,因為動物也有愛。我想,愛是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有,只是有人開展得多,有人開展得少。
我想跟您分享一個我很喜歡的紀錄片段,Christian the Lion的故事。

兩位青年John and Ace從倫敦Harrods 百貨公司買下一頭小獅子,命名為Christian。隨著小獅子長大,需要更大的空間,他們透過保育專家喬治.亞當森的幫助,將Christian放生回牠原屬的地方——肯亞草原。過了一年,他們返回肯亞探望Christian,此時Christian已是一頭野性的獅子,有自己的領地、伴侶、與孩子,牠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https://youtu.be/cvCjyWp3rEk?si=yKRk1SaKpF6QXr9K

不需要任何教導,Christian自然地知道怎麼做。牠的愛是如此直接而強烈。

我想,愛是生物為了繁衍而進化出的本能,從母性、再進一步進化出對同儕的關懷,使得群居生活成為可能。一開始,是為了活著,所以我們相愛,但後來,也因為相愛,所以我們活著。

同學愷的回覆:
感謝妳的回答,我想動物身上也許可以體現一種尚未被語言侵蝕過的,本真的「愛」。
同時,我也會想,就算獅子會講「我愛你」,我們也不可能聽懂牠在說什麼,因為我們活在不同的語言世界(倘若獅子也有語言能力的話),但或許如妳所說,在愛的層面上,我們仍有視域融合的可能,而非僅為人類的一廂情願

=== === ===
同學煜的提問:
想向紀老師和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 
本週課堂, 老師分享海德格著作提到的「說話 」, 和之前老師在YT分享莊子提到的「吹萬不同 」相近.在兩者的論述中, 人似乎像是一個通道.
想請教的問題:人要如何, 可以成為合宜的通道? 謝謝回饋.

我的回覆:
我想分享我的思考。
前情提要:我先生最近為了解以巴衝突,熱衷研究猶太教與回教,家中更不時播放阿拉伯音樂⋯有一天,當他播著埃及音樂時,我想著,這音樂真神奇,有一種神祕與神聖,是我怎麼隨意哼都無法哼出的曲調⋯

這時,想起海德格所說「人類是語言的通道」,我突然感受到,其實何止是語言,人類還是音樂的通道、舞蹈的通道、圖騰的通道、文化的通道,甚至人體本身(我們的身體外觀、體質、DNA)都是孕育我們的那片土地展現它的精氣神的通道。

不同的土地有著不同的氣候、地形,孕育出不同的植物、動物(包括人類!)。人類在熱帶地區發展出深膚色,在寒帶地區發展出淺膚色;此外,髮色、身高、眼睛大小、鼻梁高低等⋯各地有不同特色;且人們起初都食用週遭的動植物,久而久之亦產生了專屬於該土地的體質。另外,當地氣候也塑造了人的性情,例如熱帶地區的人比較樂天、慵懶,寒帶地區的人因為日照少,比較壓抑、憂鬱;這使得人按著在地的性情展現各自的語言、音樂、舞蹈、圖騰、建築物、料理、民俗文化⋯
(要是火星適合生物生存,而造物者搬了一批猿人去火星的話,猿人一定也能慢慢表現出火星語、火星音樂、火星舞、火星圖騰⋯等等)

人的外觀、體質、性情會隨著DNA代代相傳,所以,當我們誕生時,我們就已是屬於我們那片土地的合宜通道了!我們甚至無須說話,光是我們的身體本身,就代表了孕育我們的那片土地。

地球上的各個土地並無高下之分;同理,呈現各個土地的精氣神的不同人類族群,彼此亦無高下之分。大地萬物齊放齊鳴齊舞,共同交織出多采多姿的地球,這是造物者的偉大傑作!(這是否即是莊子想表達的「天籟」?)你與我,都是多采多姿的一部分,少了你,少了我,都會少了一味。

因此,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放心,對他人的存在感到放心,然後,欣賞自己、欣賞他人、欣賞這天籟。

###
如今,在便利的交通與通訊網路中、在一波波全球化流行趨勢下,我們如何繼續作為一個合宜通道呢?

我們已共同穿著現代化的服裝,聽著一樣的流行音樂,吃著來自全球的食材,過著一樣的節日(例如台灣也慶祝耶誕節、萬聖節?),我們似乎變得越來越像!但是,我們骨子裡又各不相同,像是我們的外觀仍然各異、目前仍沒有全球化的語言⋯

我們還是反應我們那片土地的合宜通道嗎?

那種全球流行的事物(例如流行音樂),還算不算是土地透過人類展現它的精氣神的表現呢?

我認為可以是的。以音樂來說,只要它確實能引發共鳴;如果共鳴的範圍是全球人類,那麼,這音樂就是反應整個地球狀態的音樂。反之,如果我們只是盲目跟隨流行而聆聽,並不是真心被打動,那麼這音樂的流行就只是媚俗、跟風。同理,台灣人慶祝耶誕節、萬聖節,如果內心沒有對這節日的內涵有共鳴與感動,那麼,這樣的慶祝活動只是表相的商業活動罷了。

我們原本就是靈敏的感應器/接受器/通道,當真正的「道」來臨時,我們自然有感應。所以,「如何繼續作為一個合宜通道」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選擇真正與我們的內心有共鳴的事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海德格 走向語言之途
    全站熱搜

    elai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