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吳明益在東華大學教授「當代世界文學選讀」,期中作業請學生展示自己的書單,選擇他們讀過印象深刻、二戰後的世界文學作品。至少要十個國家,十本書(華文作品除外),以此繪製一幅屬於自己的世界文學地圖,並藉此尋找自己閱讀的軌跡與定位最後,他將七十幾位同學的作業,彙整成一個四十餘個國家(地區),長達四百本以上的書單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好奇我自己截至目前為止的世界文學地圖是什麼模樣能夠達到老師所設定的十個國家,十本書的要求嗎幸運地是我從高中起便將所有我閒暇讀完的書登記在一本小冊子上所以要追溯並不困難… XD

結果以下是我至今的世界文學地圖(二戰後)

日本
村上春樹,《遇見100%的女孩》、《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挪威的森林》、《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吉本芭娜娜,《蜜月旅行》

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1~20) (哈哈~ 我覺得既然《暮光之城》、《飢餓遊戲》都算,這個應該也可以算吧?而且我當年可是很有恆心地完讀全部20)
 

挪威
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蘇菲的世界》()()

 

法國
-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小王子》

 

波蘭

伊絲貝塔.愛婷爵Elzbieta Ettinger《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義大利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捷克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美國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英國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84

 

巴西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登登!!~ 結果只有九個國家不到十個(而且,這是我將米蘭.昆德拉硬算在捷克而非法國的結果…) 然後原來我從前如此熱愛卡爾維諾竟然讀了五本此外很汗顏地這些世界文學的足跡多半是我學生時期留下的時至今日我仍然閱讀但我幾乎全讀非文學類的書(最近都看有關教養作母親、人生的道理這些主題)

曾聽人說,現在維持年輕的方法就是趕緊啟用一個Instagram帳號但我更覺得維持年輕的方法是重新開始閱讀文學喚起自己各式各樣的情緒與想像力

(對於七十幾位同學加總後的完整書單有興趣的朋友,請見此~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ai2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