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跟隨老師,與但丁一起走過《神曲》的《地獄》、《煉獄》、與《天堂》。不知道在神曲三部曲中,大家最喜歡的是哪一部?我自己最感到感動的是「天堂篇」!在「地獄篇」時,平時拒絕恐怖片的我,一方面為但丁所創造的場景所震撼,另一方面其實相當期待最底層的撒旦會有多厲害!沒想到,撒旦竟被當成擺設與攀爬架,讓我挺失落的。那時我在心裡想著:「天堂可別再讓我失望啊!」
(我後來能理解但丁為何如此安排——撒旦當然不能被描寫得太強大,否則讀者轉為景仰撒旦還得了呢…)
沒想到,「天堂篇」遠遠超越我的期待,我竟然在聽課時眼眶泛淚。那不是在「天堂篇」的最終章,而是在第19章、第20章、及第25章的地方。沒錯!我是一個有Virgil Problem的人,讀到「透過殷切的期望與禱告、透過為人正直,也可以來到天堂」、「上帝的聖裁,塵眸無從窺測」,真的讓我倍感療癒與安心!而在第25章,我親自感受到神蹟!但丁基於信心的禱告確實實現了!他確實「以詩人的身分凱旋,聲音與皮毛都異於往昔,在聖水器之側戴上桂冠頭巾」。想想他寫下這些文字時,正處於如何的人生低谷!我為但丁感到開心,我也相信,經由但丁的詩作/禱告,但丁、維吉爾及其他希臘先哲必定都來到了天堂!感謝上帝!感謝但丁這份偉大的創作!
而這樣的感動,必須經歷從「地獄篇」、「煉獄篇」、最後到「天堂篇」這樣的漫長路途,才能獲得。想起老師曾說過,世上讀到「天堂篇」的人非常少,我覺得這真的好可惜!也為自己能有機會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這一遭,領略神曲之美,感到榮幸。
另外,很開心這次有機會同步賞析《神曲》相關的音樂,讓我們的《神曲》之旅更為全面!而從「多數創作圍繞在法蘭契斯卡」,以及「李斯特的但丁交響曲只有兩個樂章(地獄篇與煉獄篇)」的現象中,我更加體會到:1) 很多作曲家可能也在讀「地獄篇」時就卡關了,所以創作集中在開頭的法蘭契斯卡 ;2) 比起地獄及煉獄,至善至美的天堂才是最難創作的!然而,但丁卻辦到了。
=== === ===
在閱讀《地獄》時,我同步確診,於是《地獄》讀起來更有4DX特效 。
而在中秋節前夕,我為了孩子赴學校參加座談會後,喉嚨開始不適,根據前次經驗,我感覺自己又快確診了。那時我正在閱讀《天堂》,想起老師說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我便開始禱告(同步趕緊購買自費淸冠一號服用、口罩戴緊、自我隔離),結果首次確診時的喉嚨痛、偏頭痛、喉嚨癢都輕微的來一遍,並以全程快篩陰性度過。感謝上帝!
這幾天台灣地震數次,希望大家都能平安。
=== === ===
《煉獄》裡的音樂:
第二章46行「In exitu Israel de Aegypto」。
第五章24行「Miserere」。
第七章83行「Salve,Regina」。
第八章13行「Te lucis ante」。
第九章140行「Te Deum laudamos」。
https://youtu.be/FCibwmFeUqk
https://youtu.be/H3v9unphfi0
https://youtu.be/CAmydVsNMqM
https://youtu.be/jg89ynz75ZA
https://youtu.be/Yx-Wi7RY4AA
=== === ===
我在課堂的提問記錄:
【問題1】:請問一位有受洗、每週上教堂禱告懺悔、但同時犯地獄之罪的基督徒,按照但丁的構想,他是會去地獄、煉獄、還是天堂呢?而若按聖經「信我者得永生」的說法,這樣的人會上天堂嗎?(那麼「信上帝」豈不成為罪惡的保護傘?)
【問題2】:神能創造完美的孩子耶穌,那麼,神為什麼還要創造人?神為何不直接造耶穌來govern the earth呢?
【問題3】:為什麼神給予人自由意志,但又用各種方式要求人一定要選某個答案(信仰神),否則要受罰?
(這讓人感覺有點像極權統治——「你要加入黨、服從黨、讚美黨的領導人,否則你會被懲罰」。但丁或更早時代的人能接受這種觀念,因為他們活在極權統治之下。但如今社會已走向開放多元,若宗教能與時俱進,更加開放包容,相信能讓更多人接受。)